2023年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今年的主題是“為健康口腔而自豪——關注口腔健康,一生擁有燦爛笑容”
什么是牙周病?
牙周病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它是最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也是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2017年全國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成年人牙周健康者不足一成,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發(fā)病率高達62.4%。也就是說,人群中絕大部分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
根據(jù)累及的牙周組織部位不同,牙周病又分為牙齦病和牙周炎兩大類。臨床上二者都表現(xiàn)為口腔衛(wèi)生狀況差,有牙結石,牙齦紅腫,刷牙出血,口腔異味等,其區(qū)別在于病變范圍不同,有無牙槽骨的吸收。
牙齦病病變局限于牙齦組織,如果得到及時的治療和干預,牙周組織完全可以恢復健康和穩(wěn)定。而牙周炎如果得不到及時干預,炎癥將進一步累及深層組織,往往會導致牙槽骨的吸收,這是不可逆性,最終會導致牙齒松動甚至脫落。
牙周病的致病原因有哪些?
牙周病是多因素疾病,其中菌斑生物膜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牙菌斑中的細菌以及產(chǎn)物是引發(fā)牙周病必不可少的始動因子,但是牙周病的嚴重程度有時還受到其他局部刺激因素的影響和全身因素的調控。
其中,局部刺激因素包括牙結石、牙齒結構異常、牙列擁擠和錯合畸形、咬合創(chuàng)傷等;全身因素包括吸煙、激素水平改變、精神壓力、糖尿病等系統(tǒng)性疾病以及遺傳因素。
牙周病會帶來哪些危害?
牙周病首先會危害口腔健康,最初的癥狀主要為牙齦紅腫、出血,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出現(xiàn)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牙齒松動移位、牙齦退縮,有時還會引起牙周溢膿、口腔異味,最后使牙齒脫落,喪失咀嚼功能。嚴重吸收的牙槽骨也是后期修復的不利因素,對患者的美觀和功能均帶來危害,影響生活質量。
此外,有大量研究認為,牙周病與許多系統(tǒng)性疾病有關聯(lián),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腸癌、類風濕關節(jié)炎和妊娠并發(fā)癥等。
如何治療牙周病?
牙周病并不可怕,它是可以預防、控制和治療的。牙周病治療的最終目標,是創(chuàng)造一個在健康牙周組織的條件下能夠行使良好功能的牙列。因此,目前臨床上主要采取牙周序列化治療,共分為四個階段:
牙周基礎治療階段 通過牙周病常規(guī)治療方法消除致病因素,控制牙齦炎癥,包括指導患者有效刷牙;通過洗牙清除附著在牙齒表面的牙菌斑、結石;通過齦下刮治去除附著在牙根表面的牙菌斑及結石。
需要說明的是,藥物治療只能起到輔助作用,目前循證醫(yī)學的證據(jù)認為,大部分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還不是特別明確。
牙周手術治療階段 大部分牙周炎患者經(jīng)過完善的牙周基礎治療,牙周組織炎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在基礎治療完成后2-3個月進行復查,如果還存在部分深牙周袋位點,一般大于或等于5mm并有探診后出血,建議患者接受牙周手術治療。
修復和正畸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針對已經(jīng)發(fā)生牙齒缺失的患者,通過修復的方式來恢復牙列的完整性。部分患者牙齒排列不齊,錯合畸形,這些局部因素也會加重牙周病,所以,當牙周控制穩(wěn)定以后,建議這類患者進行正畸治療。
牙周維護期階段 牙周炎需要定期復查復治。患者能否保持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牙周組織能否保持健康穩(wěn)定,需要定期復查和及時干預。
如何預防牙周病?
根據(jù)2019年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發(fā)布的《口腔健康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預防牙周病需要注意以下七個方面:
* 每天有效刷牙兩次 每天至少要刷牙兩次。提倡用水平顫動拂刷法刷牙,提倡使用保健牙刷,注意及時更換,提倡使用牙線或牙間刷輔助清潔牙間隙。
* 提倡使用含氟牙膏 含氟牙膏具有預防齲齒、減少牙菌斑和緩解牙齒敏感的作用。
* 健康飲食保護牙齒 提倡科學吃糖,盡量減少每天吃糖的次數(shù),少喝碳酸飲料,進食后用清水或茶水漱口,晚上睡前刷牙后不能再進食。
* 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每年至少一次的口腔健康檢查,能及時發(fā)現(xiàn)口腔疾病,早期治療。密切注意牙周疾病的早期信號。如果在刷牙或吃東西時,出現(xiàn)牙齦 出血現(xiàn)象,要及早引起重視,及時就診。已經(jīng)患有牙周病的患者應聽從醫(yī)囑,定期復查復治。
* 不要帶著口腔疾病懷孕 如果孕婦在懷孕早期或晚期接受復雜的口腔治療,會因為緊張、疼痛等因素,增加胎兒流產(chǎn)或早產(chǎn)的風險。因此,女性在計劃懷 孕前就應主動接受口腔健康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口腔內的疾病或隱患,避免在懷孕期間發(fā)生口腔急癥,從而帶來治療的不便和風險。
* 孩子口腔健康是家長的責任 家長應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
* 牙齒缺失應及時修復 無論失牙多少,都應及時進行義齒修復。修復一般在拔牙2-3個月后進行。修復前應治療余留牙的疾病,必要時對牙槽骨和軟組織進行修整,以保證修復質量。